您好,欢迎您访问温州市计算机学会

谭建荣院士:数字制造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着力点

发布日期:2021-09-03   浏览: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效地支撑和支持了国产重要装备的设计与创新,推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作为我国著名的机械专家,为中国机械产业信息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谭建荣在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与造诣非常突出。对于浙商企业面对数字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多年以来身处数字智造第一线的谭建荣拥有广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及深刻的理解。
毋庸置疑,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9年,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3.4%;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8.6%,在疫情期间依旧获得了约10%的增长,为经济复苏作出突出贡献。
“我们现在搞智能制造,政府积极性很高,专家热情很高,企业投钱也很积极,但到底什么是智能制造,到底应该怎么搞法,政府的政策很分明,但企业认识不一致。”谭建荣表示,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
他表示,数字经济具有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信息化。区别于工业时代强调规模经济,数字经济更强调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来提高效益。谭建荣同时表示,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四要素制约,即高质量产品、高质量管理、高质量技术以及高质量人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四大要素的共同发展。而数字制造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渗透到创新设计、工艺提升、强化质量、延伸服务、拓展市场等环节,这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企业应避免走入数字转型无用论或万能论的误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优势产业。但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我们要依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谭建荣还指出,工业互联网中,数据是核心,通过工业数据全周期的感知、采集和集成应用,可形成基于数据的系统性智能,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的“联”一是硬件互联,二是软件共享,三是数据集成,要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互联。这三个层面互联之后,进一步要达到市场、设备和资源的互联。
未来,怎样助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一过程中,科技又该如何赋能?数字化时代企业如何更好增长?浙江科技创新的优势有哪些?
以下,是记者与谭建荣的对话精选:
Q=科创之江 A=谭建荣
Q/A
您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给浙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浙商需要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转型对于浙江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改革开放40余年间,浙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制造大省,但总体来说,依然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浙江在制造产业链上真正处于(技术)高端的产品还不多,这也导致我们在制造业的竞争上经常会处于劣势。现在,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极佳的抓手,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来改造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改造生产流程、推动精益生产。这是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明显变化,也是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重大机遇。
Q/A
在您看来,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浙商面临的普遍困难或者瓶颈是什么?您对此有何建议?
目前,企业在面临数字化转型中遇到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人才问题。现在很多企业想要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进程,但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稀缺。在数字化改造中,需要的数字化人才不仅仅是精通信息化、数字化的人才,还要能与行业的实际、行业的前沿技术相结合,这对人才的专业程度要求是非常高的。从侧面来说,我们还需要专业的人才培育体系、大量的人才培育机构,来帮助企业乃至行业实现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目前我们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以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在市场间流转,成为真正的生产要素,来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问题是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与企业的品牌建设、市场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与产品研发的实际、品牌塑造的内容、市场渠道的建设等联系在一起,真正帮助企业开疆辟土,在市场竞争中扎下根来,打响名号。这对浙商而言确实是项考验。
Q/A
在您看来,浙江发展科技创新的优势有哪些?如何走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浙江路径?
浙江要发展科技创新,优势不少。一来,浙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好,营商环境优越,这也意味着科技创新可以直面市场需求,拥有灵活的发展机制来应对市场的考验,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诞生优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二来,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始终在为浙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人才资源;第三,近年来,浙江正像海绵一样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高端人才发起招引的信号,确实也有不少行业内顶尖人才汇聚到了浙江经济的建设当中来。目前浙江在数字化、信息化上的建树,同样也有着人才高地逐渐形成的红利的功劳。
当然,浙江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等问题,而现在,生态、绿色、节能、低碳的新经济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家而言,要打造百年企业,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数字化改革也是必由之路。
Q/A
数字经济的特征及数字制造的关键要素何在?
数字经济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和经济领域的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以及达维多定律三大定律支配,具有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区别于工业时代强调资源、资金等规模效应,数字经济更强调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来提高效益。
新一代数字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其中,硬件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有光刻与芯片制造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高速计算与存储技术、数字感知与传感技术、高保真显示终端技术等,软件技术有数字建模与数字分析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技术、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技术、数字平台构建与应用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上,很多企业拥有突围的空间与能力。
数字化改革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过去几年,许多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临制造工艺粗糙等困境,“中国制造”后劲不足,渐露疲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从“大”走向“强”的关键。而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四要素制约,即高质量产品、高质量管理、高质量技术以及高质量人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四大要素的共同发展。而数字制造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渗透到创新设计、工艺提升、强化质量、延伸服务、拓展市场等环节,这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